內政部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子法,預計7/1上路,內政部日前通過有關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審核,以及檢舉獎金辦法等3項子法,並將併同私法人免經許可買受住宅情形,與預售屋及新建成屋得換約情形等2項公告,一起對外正式發布,預計將於今年在7月1日上路,消息一出,外界普遍認為對遏止炒房、不符合居住正義期待。
「屋突」是什麼?為什麼不能拿來當作室內空間使用?,根據公平會近期一項決議,針對建設及代銷公司銷售某一建案,以廣告不實開罰共計220萬元罰鍰,起因為該建案紙本的平面參考配置圖,將原用途為樓梯間的屋突1層及2層,規劃為書房、畫室等作為室內空間使用,違反了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為虛偽不實及引人錯誤之表示。但「屋突」究竟是什麼樣的場所?為什麼不能作為室內空間使用呢?
隈研吾跨界織品、家具領域,以日本傳統織物打造現代感家具,「負建築」大師隈研吾跨界合作,與復興傳統小倉織布料的工藝品牌「小倉縞縞(KOKURA SHIMA SHIMA)」創辦人築城則子,聯手推出全新織品品牌「KUMASHIMA」,擷取「葉脈」為靈感打造出四款布料,以日本紡織體現兩人將對線條感的喜愛;家具設計品牌「Time & Style」則將布料轉為實體家具,將傳統美學以現代感的形式展現出來,落實於生活之中。
「智慧建築」於未來不再是選配,將成為「標準配備」,觀察近期新建物的動態消息,除了社會住宅示範推動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之外,不少民間建案也標榜預計取得各種國內外標章,其中以「智慧建築標章」不禁讓人感到好奇,置入的智慧化設備能夠提供到什麼程度的服務;又,根據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可知,建築不管是邁進淨零、近零碳目標,絕對少不了以智慧科技為手法。因此,未來「智慧建築」將不再是選配,而是「標準配備」,對於資訊通相關產業來說為一大利多,但對民眾而言,好處究竟是什麼?
客廳的靈魂家具-「沙發」,軟裝師告訴你這樣擺放才好看,不管是大空間或小套房,說沙發是空間中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沙發的比例怎麼拿捏跟空間的尺寸息息相關,但也要記得適當留白才不會感到壓迫。一個臥室擺上一張舒服的單人沙發,就像是有了自己專屬的小天地,喝點東西、看看書、聽聽音樂,或是沒有目的地放空滑手機,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我想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放鬆時光。
淨零不焦慮!智慧人居促進會將整合出服務平台,為建築減碳找解方,有感於2023版智慧建築標章評估手冊頒布在即,TSLIA智慧人居促進會於16日舉辦「智慧建築智慧創新解決方案論壇」,邀請產學界專家、學者與會交流,特邀請財團法人建築中心智慧建築發展部經理江友直解析新版特色重點,促進會副會長李高賜於會中分享智慧建築創新案例,同時預告將在今年第三季,推出「智慧人居開放式物聯數據平台」,集結會內各領域的專業能力,以智慧科技為手法,作為近零碳建築的解方。
「建築能效分級」推動公有、民間建築邁向淨零、近零碳目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依據淨零建築推動策略,建立「建築能效分級評估系統(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經過試辦1年後公有建築正式實施在即,為了能夠分年、分階段逐步達到近零碳建築目標,建研所委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於12日辦理首場「淨零建築與建築能效評估制度推廣說明會與工作坊」,並進行後續的諮詢輔導,現場除了公家機構人員,亦吸引許多建築業相關從業人員到場聆聽,顯示各界已充分意識到淨零、近零碳建築是必然的轉型浪潮,接下來也會陸續舉辦說明會,讓公家與民間共同推動建築永續發展。
居住觀念新思維!陳宗鵠建築師分享「健康好宅」的6大面向,或許是現代房價高居不下,使人們往往僅關注手上的資源,能夠買到蛋白區、還是蛋黃區?房價是否有增值的潛力等等層面,卻少見人們關注自己居住的建築,能否讓自己住得「健康」。擁有美國、台灣執照的建築師陳宗鵠教授,同時亦為中華兩岸健康促進建築環境策進會理事長、健康與建築雜誌發行人,以數十年的建築經驗、對健康好宅的長期研究,向大眾分享他的獨到觀點。
義建築團隊以「台灣欒樹」為靈感,為敦南稀缺住辦基地,打造四季景觀雙塔大樓,位在敦化南路二段、和平東路口的「學府敦南公辦都更案」,日前公告評選最終結果,由大陸建設獲得最優申請人資格,並攜手義大利建築師事務所ACPV及台灣三大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以敦化南路著名的欒樹景觀為靈感,打造四季景觀的雙塔大樓,將為敦化商圈挹注國際建築美學。由於此案採綠建築、智慧建築、健康建築為規劃目標,以符合未來ESG永續發展概念,落成之後能吸引多少外商公司、國內大型企業進駐、是否帶動租金提升,值得關注。
山坡危險建物都更爭議多,民間團體聯署反對,北市重申非全面開放重建,由於台北市政府為加速都更與危老重建,於3月初宣布透過「法放寬」鬆綁山坡地危險建物可更新之法令,以加快更新進程,不料包括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等超過20個專業團體連署表示反對,北市府於昨日(5/7)回應,承諾坡地開發應從嚴、謹慎對待,並澄清訂有強度、高度之量體規範,及優先次序急迫性規定,並非全面開放坡地都市更新重建,同時,公布降低更新案整合門檻至50%,以協助更新重建。